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评论:新能源汽车投资热乃发烧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17  浏览次数:257
核心提示: □ 胡立彪在各大媒体汽车版块,隔三差五就能见到某地新能源汽车基地或产业园项目上马的报道。这反映出,在传统制造业不景气的背
 □ 胡立彪
在各大媒体汽车版块,隔三差五就能见到某地新能源汽车基地或产业园项目上马的报道。这反映出,在传统制造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各地政府鼓励投资的重要方向。有媒体对各地正在建设的30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进行统计,其产能加起来已经高达300万辆,远远超过国家规划的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的要求。若算上早几年已经上马的项目及正在酝酿中的项目,未来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必然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情况。这已经引起业内专家的担忧。
看来,动辄投资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表面火热,摸着烫手,实是发烧症状。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逢春认为,目前国内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呈现出散、小、低的特点,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新能源生产企业,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汽车产业园。在目前新能源汽车依然需要政府补贴和政策刺激的背景下,遍地开花的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最终能走向市场化的不会有几个,大多数烧完钱只能剩下一堆毫无价值的“遗址”。
有人将这种一哄而上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现象称为第二次“造车运动”。一旦成为运动,里面就会加入投机者。早在2012年,工信部下发《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对一批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的车企进行整顿。按通知要求,如果经整顿无法达到考核标准,将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将其劝退。可是几年过去,许多被“黄牌”警示的车企依然没有起色,半死不活。就在它们绝望的当口,新能源汽车政策让它们看到了希望。通过新能源投资资金的重新包装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如果借新能源汽车政策和市场发展大势,把当地原有的汽车产能和资源盘活,也算是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自救的表现。但问题是,加入“造车运动”的一些企业,根本就不具备研发与技术实力,提供不了好产品,它们的出现只有一个目的:套取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查发现,有些所谓的新能源车企,通过一条简陋的组装线就能“生产出”电动车,或者转手卖给自己的租赁公司,或者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到安全技术标准、产品一致性差的电动车,轻易便套取上亿元的新能源补贴,而其中相当一部分车型并未进行公开销售和进入交通领域,仅仅是用来骗取补贴的工具。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是公开的秘密。
骗补及其他投机者乱入,正是新能源汽车投资热典型的病症表现。当年传统汽车产能扩张时期就犯过这样的病,而只要地方政府GDP情结不解,该病还会换个方式发作。目前看来,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投资仍未有停下来的迹象,从整个新能源整车产业链来看,当前上游的动力电池领域已经率先感受到产能过剩带来的严重困扰。接下来,更大的困扰还会不断到来,我们拭目以待。 
 
 
[ 新能源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