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从“2016(合肥)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获悉,今年前7个月,合肥市推广新能源汽车1.29万辆,约占全国6.5%;产值123.3亿元,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42.1%,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
8月份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夏季论坛上,有专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犹如一艘万吨级巨轮,其航向已无法改变。在合肥,城市智能监控平台与技术应用创新将作为两翼,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这艘巨轮护航。
“作为管理部门,下一步,合肥市将继续加大城市智能监控平台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升级城市监控体系。”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装备工业处处长韩临曦提到,通过监控充电桩,监控电池的剩余电量、充电速度、电池衰减等情况,能够明显识别出车辆的好与坏,一方面为管理部门掌握行业整体情况之用,另一方面为企业改进产品提供数据支持。
合肥市科技局创新处处长戴兵表示:“我们将继续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从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到后市场的培育。”据戴兵介绍,合肥市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方面具备一些优势,到目前为止,政府给予的支持资金已高达数亿元。同时,政府也集中力量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解决在示范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研发项目,政府要求一方面是要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产品安全以及成本逐渐下降。
智能化监管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合肥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资料显示,合肥市已经建成29座公交车充电站,263座电动乘用车充电桩群,建成充电桩9042个;私人配建简易充电桩0.8万个,全市车桩比超过1:1。
搭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监控平台,把不同整车厂、充电桩厂商、电池厂商的监控平台进行统一,从而形成智能化的城市监控平台。“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化汽车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是它具备很大发展空间的一个重要原因。” 韩临曦认为,未来应该吸引更多的技术、资金资源到合肥,生产更适合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车型。
新能源汽车市场具备开放性,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车辆本身的性价比和车辆的市场口碑。关于开放性带来的智能监管安全问题,戴兵分析介绍到,在总体监管上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因为合肥新能源市场上也有一些微型电动车进入。
一些微型电动车没有资质申请国家补贴,其本身在国家监管层面就少了一层监管,而且这些车价格便宜,市场保有量比较大,监管起来有一定难度。
按照国家要求,下一步,所有的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都要纳入到城市监控系统,合肥市也将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整车、电池、充电柱监控进行抽查。
此外,据戴兵分析,在安全方面,整车企业应该是第一责任人,应该在采购零配件、生产整车方面把控第一道安全关卡。
除了搭建智能监控平台以外,8月份,合肥市发布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给出了详细的地方补贴标准。比如,产品购买补贴、充电费用补助、私用充电设施安装补助、交强险补助、免收牌照费、市区道路临时停车给予优惠、黄标车换购补助、分时租赁、车辆共享业务运营补贴、充电桩建设/管理补贴、电池回收奖励等。
此外,在一些细节之处也彰显了合肥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力度。“新能源物流车可以在高架道路行驶,相比之下,燃油版物流车则没有此优待;按照规定,新建小区自带充电桩的停车位占比不能小于15%。” 韩临曦透露。
推广应用创新
模式创新是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走过的阶段之一,一方面,在客车领域,推行电池融资租赁模式,通过电池租赁方式减轻一次性购买成本;另一方面,在乘用车领域实行定向销售模式。
韩临曦解释到,所谓定向销售,第一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与其第一批关联方,比如,供电局、电池企业、研发机构等,让他们直接采购乘用车,一方面有利于消除消费者消费顾虑,另一方面,也为产品的市场反馈提供便利。
第二步,对汽车配套零部件供应商定向采购。随着江淮等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的增加,零部件企业开始真正投入到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当中,并实现了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
戴兵也认为,在定向购买模式下,整车企业关联的大客户在车辆性能不断提升过程中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车辆更好地走向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合肥市在电动客车领域引入了社会资本进行电池融资租赁。电池企业把电池卖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提供给公交公司使用,公交公司逐年支付租赁,降低了一次性支付成本,通过与电池企业签合同为电池使用、维修提供保障。此外,合肥市也在结合地方具体情况,探索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网约车使用等新型消费模式,在长租、短租领域,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率。
在技术研发方面,合肥市以整车企业牵头,相关零配件企业参与,在提升核心技术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资料显示,合肥已经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集聚高端人才近800人,累计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和科技进步奖16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50件,授权发明专利120项,开发了整车、电池等新产品100余项。
“研发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安凯,以往购买的电机控制系统,成本高,相比之下,自己研发的控制系统成本大大降低。”戴兵如是说。
在引领产业发展方面,合肥市推出“三个坚持”的创新型三角结构,即坚持性价比、纯电驱动路线、创新模式。
对此,戴兵说:“合肥市一直坚持纯电动技术研发路线,这是企业决策和我们市场调研共同的选择,从2009年开始,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大多数是纯电动汽车;在政策和资金上也积极支持、配合企业在纯电动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性价比方面,高性价比的车才足以满足百姓的普遍消费需求,而且电动汽车本身也应该更多地扮演代步工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