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伦敦发布会上的豪华电动跑车亮相后,关于蔚来的电动车如何实现量产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
今年上半年,蔚来汽车就已经和江淮签署了合作协议,蔚来的量产车将会由江淮工厂来制造。本来以为代工厂已经足够,但就在前天蔚来汽车、蔚来资本又宣布与湖北省达成战略合作,与湖北长江产业基金、武汉东湖高新区签署正式协议,在武汉东湖开发区建设长江蔚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看来蔚来自己也要建厂了。
据了解,长江蔚来新能源产业园规划中将会有整车制造项目,所以长江蔚来不会仅局限在制造蔚来汽车,与此同时也会为其他新能源汽车提供整车制造。
那么既然自己要建厂了,为什么还要请代工呢?
关于代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经说过,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仍然是有20%的产能是空闲的,汽车也能够像手机制造业一样,顺便使用这些“闲置产能”,实现资源共享。与江淮合作的首款产品将会是蔚来的首款批量生产的电动乘用车。所以在蔚来工厂建成之前,蔚来汽车选择江淮汽车代工可能完全是过度的策略。
说到江淮的代工能力,又不得不提起李总理当“红娘”撮合的这一对了,大众与江淮也在今年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持股比例各占50%,成立一家研产销一体的新能源合资公司。其首款概念车型大众I.D.已经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亮过相了。江淮新能源制造能力是目前国内相对成熟的,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在大街上也随处可见。所以对于一个新兴的新能源品牌来说,江淮的生产能力无疑成为了首选。
同大众与江淮合资模式相似的还有腾势,2010年中国电池与电力驱动技术的龙头企业比亚迪与拥有近130年汽车制造经验的世界豪华车制造巨头德国戴姆勒按照50:50股比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推出的首款车型就是腾势。并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完成了腾势纯电动汽车的全球首发。
除了以上几家有名的企业之外,还有很多的新能源项目正在花巨资建设着,比如中兴与珠海政府合作的新能源基地;乐视在浙江德清的超级工厂于年底也要动工了;总投资150亿的上海梅亿在内蒙古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园;总投148亿的临汾梅亿新能源产业园,诸如此类的产业园在国内达数十家。
为什么各地政府和企业对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如此执着,都愿意争当“代孕妈妈”。甚至包括会让江淮代工的蔚来,以后也会开放自己工厂的“代孕”通道。
也许是企业看准了代工厂的发展潜力,也是为了吸引外资,而更多的可能是政策和千亿补贴的诱惑,才导致了这场建“产业园”热潮。传统制造业不景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重要投资方向。当地政府的态度自然是鼓励,不但能解决当地的就业,还能同时带动上下游的经济增长。而之于企业,更像是一种资源的提前占有。工信部的新能源造车资质规定尚在完善中,现在和政府“组团”,未来申请牌照由政府出面也将会更加容易。
在各种免税政策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有望提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让吃瓜群众们不禁担心起来了,首先,市场的确是在正向发展,但是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新能源工厂吗?其次就是后期的续资如何解决,在美国就有一个例子,乐视与法拉第在美国北拉斯维加斯建设的工厂在开工前期也是受到了美国政府补助的,但还不到一半就因为资金短缺而暂时停工了。另外一个是,盲目抱政府大腿也很难实现真正的市场化。
未来政府还需要针对这种盲目的热潮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进行优胜劣汰,促进新能源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