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年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做了主题发言,陈老说到2016年对于电动汽车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电动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它的技术方向在国际上取得了高度的认同,因此,我认为这个具有历史性。
很多汽车大国在2009年前后都对电动车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各国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我国把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和要培育的新兴产业,给予的支持力度是最大的。但其他国家并没有停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美国汽车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做插电式电动车。在2009年前后,各国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都有一些说法。
到了2016年,有几个带有象征性的标志。有报道称,挪威、荷兰等国宣布到2030年停止燃油车的销售。这意味着到2038年,燃油车基本上淘汰完毕。德国议会也在讨论电动汽车的相关问题,但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还有报道表示,大众已经宣布从2025年起,不再对燃油的技术做新的投入,准备大规模的转型。因此,各个国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对电动车的发展趋势取得了高度的认同,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说明我们把握的方向是对的,也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电动汽车的信心。
在这一年里,国内的用户和厂家对电动车的认同也在进一步提高,尽管这一年是政策调整的一年,但是对于电动车的认同还是在上升。我接触的一些使用过电动车的用户,对于电动车没有特别反感的问题,很多和电动车相关的行业也在大规模向电动车进入,包括充电设施,相关零部件、投资等,都在大规模的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力度更大一些,互联网造车的事情,很多企业激昂慷慨,大规模进入。
从国内外的形势来看,在这一年对电动车的认知是飞跃性的,企业将电动车作为发展战略,的思路和决心更加明确。对于做燃油车的企业而言,本身在燃油车上具有强大优势。从理性上看,他们对颠覆性技术是抵制的。特别是在今年,谁愿意把赚钱的放在一边,挖个坑,把它埋起来,最后搞电动车呢?但是在实际的调研走访中发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企业的理念正在慢慢转变,把发展电动车作为未来企业转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具体表现在于,对电动车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包括人力、财力和战略规划。企业开始加快在这些方面的转型速度。在此过程中,电动汽车的研发力量迅速成长,研发投入大量增加,研发的成果经过了这几年,会在市场上有所表现。在开始起步的时候,很多都是在原有汽车基础上的改良,把原有汽车电动化,现在在企业的走访中,看到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企业正在按照自己对电动车的定义和理解进行正向开发。除了电动化以外,企业对轻量化的问题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考虑,在信息化方面,企业按照自己的理解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向前跨了一大步。
这些企业研究的车型,大概在明年左右会陆续地投放到市场中,这样可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对中国而言,电动汽车带来的是新机遇,电动汽车开发的路线、过程和燃油车差别很大,也有着非常大的变化。燃油车的开发过程,大体上是跟踪式的,引进消化吸收,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创新,但是技术还是引进的多,只是有一个再创新。而对电动汽车来说,我国的开发已经完全不同了,概括来说,是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就像任正非所讲的,走到了这个产业的前沿,还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模仿。但这也给创新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不同的团队有着各自的梦想,而这些梦想通过正向开发来实现,看起来还是很令人鼓舞的。
电动汽车的研发队伍在迅速扩大、迅速成长。研发团队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也有燃油车研发的基础。所以基础工作相对来说比较扎实,整个的研发的流程也非常正规,而不是小打小闹。从部件的实验,系统的实验到整车的实验都很完整。
自主的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的。在国内还有一些跨行业的合作,整车和互联网合作,互联网造车也要和整车合作,有些互联网企业愿意大举进入,都是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开发也是国际化的,有一些国外的研发人员参与到研发的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开发工作放在了硅谷,以我们为主,都是有交叉的。电动车确实带来了一个新的机会,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有新的起点,而在新的起点上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我还是很担心巨型跨国公司一旦发力之后,到底会怎么样?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打下了一个革命,树立了我们自己的信心,培养了我们自己的团队,我认为也是为后续的发展做了很多的追梦空间。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从2016年可以看出,从企业到市场,中国的电动车正在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在转型。
我们到访了一些企业,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后补贴时代,自己该怎么办?后补贴时代,我们有没有竞争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他们把电动车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不是把基础放在政府补贴之上,而是要直接和燃油车未来的抗衡。所以有这样一个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我访问的可能是一些相对骨干的企业,有一些企业还是对政府政策有很强的依赖,未来就是大浪淘沙的问题了。
我再讲一点我的想法,整体上来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现在涉及到几个转型,我们有没有能够更好的过这个坎,一个是政策的问题,对企业也是考量,从政策的设计,电动车和燃油车性价比提升的速度能不能形成一个协调的配合,这个在把握上有很大难度的,补贴过度了会产生依赖、产生负面效应,但是补贴退得过快,可能有垂直性的掉下来的风险,过去的培育过程有中断,这就是政策把握上的问题。但对企业来看,无论如何把立足点放在后补贴的时代,我希望在后补贴时代,所谓后补贴时代指的是政府的财政补贴的退出,但是非补贴性的政策还是应该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是产业和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们还需要考虑2020年或者补贴退下来之后,那些跨国公司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到那个时候,2020年前后巨型电动汽车公司在这个时候发力,这个时候出现什么情景,很值得我们研究。
反过来说,给中国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时间不是太多了,大概有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时间里面最主要的问题,把核心竞争力打造好,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核心技术,另外一个就是品牌,核心技术很重要,品牌同样重要。现在知名企业的品牌都是百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来的,中国在燃油车上要培育出自己的品牌,难度是很大的,但是在电动车上脱颖而出是有可能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如果在燃油车上创这么一个品牌,我认为很难,但在电动车上确实做到了。因此,这个电动车上,在创造品牌上可能是新的机会,如何抓住,当然品牌的背后是创新和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就讲不到品牌。怎么样使我们的产业和企业,在短短的五年左右的时间里面,塌下心来埋头苦干,把核心竞争力真正搞上去,进入市场的产品应该是高水平的、高质量的,能够树立自己的品牌持续下去。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应该对中国电动车抱有信心,2017年,我相信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