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渝
2月4日,工信部官网公布了第二批有关“骗补”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行政处罚判决书,此次共有7家企业涉及“骗补”行为,而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恒通”)便是其中之一。至此,共计已有11家企业“榜上有名”。
事实上,财政部于2016年10月便披露了对重庆恒通的处罚决定,与此同时这也是自第一批“骗补”名单公开后第二批“上榜”的企业。
1月21日,重庆恒通的控股母公司四川西部资源[股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资源”)发布公告称,重庆恒通在2016年已停止生产和销售所涉及的两款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并于2016年初开发设计完成另外几款符合当期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及财政补贴政策的车型,以代替上述产品并实现批量销售。此外,经过公司研究,重庆恒通拟放弃陈述、申辩以及要求听证的权利,并将立即展开对问题车辆进行整改的相关工作,力争早日完成整改及验收,以尽快恢复重庆恒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
然而,重庆恒通自首次被财政部“点名”以来,日子似乎并不好过,通过西部资源近期发布的公告内容来看,“骗补”受罚对重庆恒通以及西部资源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亿补助将被追回
根据此次工信部对重庆恒通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行政处罚告知书》显示,确认重庆恒通2013年至2015年度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176辆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产品公告》”)信息不一致。经核实,问题车型涉及重庆恒通所生产的两款混合动力城市客车。
对此,工信部将撤销重庆恒通所涉及问题车型《产品公告》,暂停恒通客车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并责成重庆恒通客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整改,整改完成后,工信部将对其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与第一批因“有牌无车”受处罚的4家企业不同的是,此次受罚的7家企业处罚原因繁多,其中涉及电池容量与实际不符、未安装电池或驱动电机以及电池电芯数量偏少,即出现了“有车缺电”“有车无电”“标实不符”三种典型的骗补行为,而重庆恒通则属于“标实不符”一类。
此次“被点名”,对重庆恒通以及西部资源造成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此前财政部对重庆恒通下发的处罚决定书来看,重庆恒通2013年至2014年不符合申报条件的874辆新能源汽车已申请并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788万元,2015年不符合申报条件的302辆新能源汽车已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50万元。
而根据处罚决定,财政部将追回重庆恒通2013年至2014年已获得的20788万元补助资金,拟对重庆恒通作出按问题金额的30%,处以6236.4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而2015年生产销售不符合申报条件的302辆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将不予补助。
业内普遍认为,“骗补”行为的曝光,无论是企业的品牌形象还是公司财务状况都将受到一定的牵连。
财务动荡
西部资源作为重庆恒通的控股公司,其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西部资源2013年亏损额为5636.95万元,2014年盈利1602.63万元,2015年则再度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2.7亿元。而重庆恒通因“骗补”行为受罚,若将其已获得2.08亿元的补助资金全部退回并缴纳罚款,对于重庆恒通以及西部资源而言都将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西部资源在公告中还表示,处罚决定书所涉及的处罚事项属于收购时或有事项,涉及该期间的补助资金应由原股东承担,西部资源也正积极与交易对方进行协商,并将采取各种维权措施,以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西部资源于2014年12月31日才完成重庆恒通股权过户工商变更手续,向重庆恒通现另一股东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投集团”)取得控股权。因此,此番对于“骗补”的处罚决定将不会对西部资源2013年以及2014年的业绩产生影响,但将追溯调减公司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83万元,减少公司2016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36.1万元。
在此期间,西部资源也曾为此“叫屈”而申请听证,而截至西部资源1月21日发布的公告所显示,重庆恒通“拟放弃陈述、申辩以及要求听证的权力”,但对于西部资源与开投集团最终的协商结果以及影响金额目前尚未确定。
然而对于近年来经营状况并不稳定的西部资源而言,子公司的受罚对其资金影响究竟有多大?2016年度的业绩是否将更加难堪?
西部资源于2017年1月26日发布了关于其2016年年度业绩的预盈公告,公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西部资源预计2016年年度经营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000万元至2000万元。该数据虽暂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但已能从这份预告中看出西部资源2016年年度业绩的基本发展趋势。
尽管如此,也并不代表西部资源此番不会受重庆恒通“骗补”拖累。西部资源能够在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报告期内公司根据资产和产业结构进行了重整规划,对部分资产进行了相关转让。
此外,记者注意到,西部资源于1月13日发布了关于“向控股子公司提供借款的公告”。公告显示,为保证重庆恒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将以自有资金在不超过4100万元的额度内,与开投集团按持股比例共同向重庆恒通提供借款,用于其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该公告中还表示,重庆恒通2016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8701.25万元,净利润为-5716.74万元(以上数据未经审计)。由此可以看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重庆恒通的经营状况已经不容乐观。
“骗补”风波对于涉事企业在业绩上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随着第二批“骗补”处罚的落地,申请新能源补贴的“准入门槛”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在业绩上依靠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部分企业,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