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电池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研发和生产的专业厂家之一。公司成立于1994年,总部位于深圳市,现有职工2500余人,生产基地-----深圳市雄韬科技园占地面积180,000㎡,年生产能力达2,000,000KVAH。产品涵盖密封铅酸、锂离子电池两大品类,是中国产品品类最为齐全的电池品牌之一;密封铅酸蓄电池涵盖AGM、深循环、胶体、纯铅三大系列,锂离子电池涵盖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其中磷酸铁锂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和深圳市科技资助项目。
22.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是上市公司深圳浩宁达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专业从事储能新型材料、超级电容器、超级电池及动力储能系统的生产、研究与开发等。博磊达致力于超级电容器和电容电池的研究开发,以技术和服务并重的方式,面向交通、工业、能源和电子等领域,提供碳纳米材料、无溶剂法电极、碳基超级电容器、电容电池和电源模组以及最优质的绿色储能和动力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瞬时传输与持久储能需求。
23.深圳市鑫永丰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鑫永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底,其前身是一家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有多年合作关系的研究机构。拥有10余年的锂电生产研发经验和产业化验证的技术平台,对目前拥有的技术和产品均可以提供可视化验证。深圳市鑫永丰科技有限公司主营锂电池。深圳市鑫永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我国唯一通过检测的最大长径比动力电池。
24.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研发、制造、销售锂离子电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现卓能锂离子电池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迅速拓展到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
25.深圳市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2004年由振华集团深圳电子有限公司新光源厂和新材料厂改制后注册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铁仔路44号振华(西乡)工业园。振华在贵州设立生产基地,产能达到7500吨每年,主要生产基地转移到贵州,在用工成本和水电成本都大幅降低。客户主要包括ATL、比亚迪、优特利等。
26.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BTR)是由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的致力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负极材料及纳米材料应用的专业化生产制造商。旗下拥有鸡西贝特瑞、鸡西长源矿业、山西贝特瑞、天津贝特瑞、惠州贝特瑞等子公司。主要客户涵盖三星、LG、日本松下、索尼、ATL、力神、比克、比亚迪、国轩等。
27.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2年,注册资本3100万元,旗下有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石墨材料分公司,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宝安分公司等两家公司,目前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AG)、改性石墨材料等的研发和生产,产能达到8000吨,主要客户有福斯特、迪凯特等。
28.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深圳市富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各类功能膜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同时拥有干法和湿法两种生产工艺,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是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企业。被美国福布斯评为2009年、2010年、2012年中国最具成长性潜力企业。
29.深圳市天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主要以新能源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咨询和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基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奔康工业园。在国际知名锂电专家王伟东博士的领导下,已经成功地将国际先进的锂电池三元材料技术进行了技术提升和产业化改造。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新型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公司还根据国内锂电池的不同应用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系列正极材料产品,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30.深圳市科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华亚集团(新加坡上市公司,新加坡四大财团之一),投资人民币1亿元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高科技技术型企业。公司主营锂离子电芯、电池组、正极材料,为客户提供新型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31.深圳市金润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金润能源材料有限公司(KRC)是深圳市金科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IMR,CAS)为技术依托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沈阳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ACD)在能源材料方面最新科研成果在深圳产业化的展示窗口。金润公司现拥有年产1200吨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炭材料的能力。在整合了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负极用材料优越性的基础上,通过新型碳质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将负极材料关键性能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