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的规范与定位
就在上周,广州成立了全国首家以新能源为主的专业性共享汽车自律性组织——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专委会,并发布了两份规范性文件: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不良信用”记录共享管理制度及广州市共享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服务规范。
广州道路运输行业协会会长林殿盛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协会成立的目的,一是规范发展,二是共享资源。“乱停乱放、车体破坏,还有一些车辆的安全检查没有做到位,因此,有必要成立专委会,共享好大家的资源,提出这个行业规范的要求。”
在此次颁布的文件中,就要求会员经营者应确保使用已办理租赁备案的车辆,并承诺为车辆购买相关保险。尽管缺乏强制性,但仍具有示范效应。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吴小员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进展。她的首要建议是,尽早明确共享汽车的交通定位。
事实上,共享汽车最早是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创新的一种商业模式引入实践的。2014年7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到,在个人使用领域探索分时租赁、车辆共享、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模式。而随着“分享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共享汽车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备受关注。
2016年3月,上海出台《关于本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唯一一个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专项文件的城市。
广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当天表示,共享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可以对公共交通进行有益补充。
陈锐辉则认为,共享汽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它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可以便利商务出行,推动经济发展。因而,需要将其纳入公共交通领域进行监管。
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教授奥尔昆(Orkun)建议,中国的共享汽车未来应该跟公共交通紧密结合,共享基础设施,公交卡也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