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6亿美元E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诞生以来的单笔股权融资最高纪录,再度印证资本市场对共享出行模式的狂热追捧。
这股资本追捧潮,也迅速蔓延至电动汽车共享出行领域。
近日,云杉智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云杉智慧)总裁徐征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即将启动新一轮股权融资,融资额约在10亿元左右。
“目前已经与一些潜在战略投资者做了沟通。”他透露。不过,他以商业秘密为由,没有透露投资机构名称。
资料显示,云杉智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于深圳前海,注册资本5亿元(实缴),由杉杉股份(600884)牵头成立,旨在打造融合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和停车位,提供大数据挖掘和以大数据为基础做增值服务的智能运营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停车充电、绿色出行等服务。
徐征鹏向记者指出,当前电动汽车产业链有两大闭环,一是围绕着动力电池,提供包括材料、电芯、系统、材料回收等服务;二是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的应用,提供充电桩、车辆、专业维护、运营、金融支持等线上增值服务。
目前,云杉智慧在两大业务闭环均有布局。截至目前,由云杉智慧投资建设的充电网络已进入全国数十个城市,累计建设5000多个充电桩并投入运营,在新能源汽车运营方面,云杉智慧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投放数千辆电动汽车提供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服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共享出行模式崛起,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也倍受资本市场关注。
“三年前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干这个事,国有企业觉得风险太大,民营企业则认为初期投资过大,导致投资回报周期偏长、较低,但最近两三年随着共享出行概念崛起,越拉越多资本都纷纷大举投入充电桩行业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业。”多位业内人士直言,
究其原因,一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若共享单车模式解决用户最后数公里的出行问题,它则解决用户最后数十公里的出行问题,引发新的蓝海市场;二是电动汽车共享出行领域尚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充电桩布局,还是电动汽车投放经营均有巨大发展空间,谁能最早完成业务布局,就能分享产业发展最大红利。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电动车共享出行领域的确存在较大的供需不平衡。
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指南》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但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全国建成公共充电桩仅有8.1万个,尽管较2015年同比增长65%,但仍未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随车建成的私人充电桩即便超过2.5万个,同比增长约12%,但相比政策规划也存在较大供应缺口。
更何况,当前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只接近百万辆,与500万辆电动汽车目标相比还有也有一定差距。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资本之所以青睐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模式,不仅仅在于其广阔发展前景与政策扶持力度,更在于市场已经看到其盈利空间——有些电动车分时租赁平台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技术优化管理效率,已经在某些城市实现业务盈利。比如云杉智慧新能源是广州最大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公司,在广州市的周均出率从初期的11%提升至25%,峰值达到69%,单车租赁时长达到9小时,迈过了盈亏平衡点。如此,只需要这套先进运营管理模式在其他城市复制,便能带来规模扩张与利润增加的双丰收。
“不过,电动汽车共享出行产业发展看似广阔,实际操作层面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多位业内人士同时指出,目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业链面临的最大运营瓶颈,就是充电难。
据了解,国内目前大部分已建成的充电桩的使用率相当低,有些设备平均利用率不足5%。有机构估算,当前国内大约90%充电桩运营企业都处于亏损。
“主要原因是车和桩的充电接口不匹配。”徐征鹏解释说,去年新国标颁布,令很多电动车启用新国标充电接口,但多数充电桩仍使用旧国标,导致充电接口不统一,无法完成充电。此外,车和桩的位置不匹配问题也日益突出,有些地方的充电桩车位被燃油车占用,导致电动汽车无法充电。此外,少数用户不大会使用充电桩,由此带来误操作引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安全事故隐患,都会降低充电桩使用效率。
为此,他每周都要与多家大型科技公司交流充电桩相关话题,包括充电桩如何运营会更好、怎样提高充电数据传输、怎样提升充电安全、怎样提高充电效率等,旨在打造一个开放式、可兼容的充电业务服务平台,可兼容不同厂家的充电设备,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
在他看来,电动车充电是一件非常专业的领域,绝不是买一个充电线往插头上一插这么简单,它包含电力、电池、建筑、充电监控等很多的专业领域,属于城市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动车分时租赁与充电桩运营领域要实现良性发展,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还有不少瓶颈有待突破。
比如许多小区建设时没有对充电桩建设专门铺设线路,造成对电网的负荷过大,无法做到一个车位一个充电桩,如果两个客户同时充电,就会造成另一个用户等待时间过长;此外,客户要疲于应付数量繁多的充电卡,充一次电需下载多个APP,时间精力花费多。
对运营平台而言,能否在提供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服务同时,提供周边充电桩(站)位置、最优路线引导指示、路况信息、充电预约、充电情况等提示、让充电与支付结算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某种程度也会影响到用户是否认可平台的服务体验。
在电动车分时租赁运营管理环节,平台能否构建完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实现充电数据实时监控,即时推送用户充电安全警示,实时追踪运营车辆,远程控制车桩安全等多种管理职能,也决定了它能否在规模扩张同时有效控制运营管理成本,实现业务良性发展。
“这也是我们构建三网一位出行服务平台的的最大目的。”徐征鹏透露。云杉智慧在多个城市新能源出行各个场景率先构建完整的智能服务体系,通过尝试网约车、分时租赁、物流配送等新型商业模式,已经构成一个全面的动态交通网络。
在他看来,这个平台所衍生的商业模式相当广阔。
近期,云杉智慧推出国内首个综合平台型充电服务场景品牌——易云社,让用户在享受充电服务的有限时间里,享受多元化消费服务。
“我们希望最终能将它打造综合的新能源汽车广场,成为城市新的标志性充电建筑物,不仅满足智能充电服务,同时提供如咖啡厅,便利店,电影院等生活服务。”徐征鹏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充电设施网络属于云杉城市充电网络的初始形态,能源互联网和电力能源网络才是它的终极进化目标。
具体而言,在未来的三到五年,这个充电设施网络将实现自身进化——储能和分布式光伏功能的逐步增加,形成先充电,再加入储能,最后再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模式,最终形成充电、储能、分布式光伏的微电网,再由多个微电网构成的电力能源网络。
“最终,能源互联网和电力能源网络是城市充电网络的终极进化目标。”他直言。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充电桩运营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模式要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得突破不少发展瓶颈。
就商业模式而言,电动汽车共享出行与共享单车模式有很大不同——不同于共享单车存在城市乱停车等问题,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拥有固定的停车充电场所,但它对用户认证的要求相当高(用户必须拥有汽车驾驶证等证明)。
此外,充电桩的布局也影响到电动车分时租赁等模式的使用效率——不同于三四线城市拥有大量闲置用地可供充电桩建设运营,形成全面便捷的电动汽车共享出行网络,一二线城市地价昂贵且闲置土地空间不多,很可能造成其服务范畴受限且客户体验不佳,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突出。
徐征鹏直言,云杉智慧为此想了不少解决方案,比如长期租用某些开发商闲置土地或等待改建的工业厂房,将它们改造成特定的充电场所;或与某些交通枢纽地段停车场开展合作,租用部分车位构建充电设备,形成相对完善的一二线城市电动汽车共享出行服务网络。
此外,云杉智慧计划推出装配式充电站,让每一个立体库都是新能源车主的城市快充站,用更小的占地空间构建更大的电动汽车共享充电出行环境。
徐征鹏预计,2016-2018年期间云杉智慧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业务收入将超过充电业务收入;但随着这些解决方案的相继落地,2018年起充电业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到了2020年,由于城市电动车充电建筑物相关增值服务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其业务收入最终将跑赢充电服务、以及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收入。
“当然,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尤其在电动汽车投放环节。”他直言。当前电动汽车行业上下游发展受国家政策波动的影响较大,比如近年国家相关部门持续调整电动汽车相关补贴政策,可能对电动汽车生产厂家业务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为此云杉智慧得做好政策预判与抗风险处理措施;
此外,电动车共享出行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期,谁能够率先占据最大市场份额,谁就最有可能成为价值重构和市场引领者。为此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与充电业务产业需要巨大的投资,云杉智慧仍要汇集资金加大投入。
“其实,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模式要真正取得成功,主要是抓住四个关键点:车、充电、停车位和人力成本。电动汽车不管是买还是租,都会很烧钱,但它肯定很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云杉智慧在这四个方面还是积累不少的竞争优势。”徐征鹏向记者表示。
按照公司规划,2020年云杉智慧将建成2000座城市级公共充电站、20万根公共充电桩,从而形成全国性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此外,还将投放数万辆电动汽车,线上平台与线下用户的相互联通,到2020年预计吸收1000万个会员,约占国内电动汽车用户总数量的五成。
“目前,我们必须快跑发展,这个产业就看谁跑得快谁更有优势,稍微等一下就基本没戏了。”他直言。目前云杉智慧的发展步伐还会加大,因为它未来的竞争对手,可能是百度、谷歌、和IBM等大型科技公司——未来五年后,电动汽车将与无人驾驶捆绑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