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考虑自贸区设立独资电动汽车业务 独资电动车企能否成为行业鲶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1  浏览次数:265
核心提示:日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透露,将在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并且将继续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程序。就在此
日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透露,将在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并且将继续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程序。就在此之后不久,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正在讨论“允许外国汽车制造商在自由贸易区内设立独资电动汽车业务”的计划,并表示如果进展顺利的话,该政策最快将在明年实施。
两个消息公布时间如此之近,逻辑关系之连贯,立刻引起了汽车界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商务部在给该国外媒体的邮件回复中提到:“商务部将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和其他部门协同合作,积极实施新能源制造领域的对外开放。”这一回应更坐实了消息的准确性,此举将打破长久以来“外资车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与本土汽车制造商50:50合资”的政策禁锢。
■特斯拉最受益?
今年6月,有风声传出,特斯拉要与国内企业合资建厂。为此,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还发出公告予以澄清,特斯拉方面也发布公开声明表示:“正与上海市政府探讨在该地区建设工厂的可能性。到今年年底,国产化计划将会更加清晰,特斯拉一直致力于深耕中国市场。”这意味着,特斯拉要在国内建厂已经几乎“落听”,但特斯拉选择合作的对象是上海市政府,对合作的国内企业只字未提,现在看来,这或许是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外资准入进一步放宽的征兆。
由于特斯拉早有在国内建厂的意愿,若外商独资电动车业务在明年放开,对于特斯拉而言或许是一大利好。“虽然只限定在自贸区范围内,但随着特斯拉销量的扩大,尤其是价格低廉的产品导入,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经济效益显然比目前进口销售方式更大。”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殷承良认为,特斯拉若在自贸区内建厂,可以大幅缩减其仓储、运输等成本,对于其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有着比较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相反,业界也有质疑的声音。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认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的前景并不乐观。“到目前为止,特斯拉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盈利,依然是在亏本卖车。即便在国内建厂,也无法解决成本问题,所以优势不大。”陈全世说。
据记者了解,特斯拉MODEL S P85电池容量为85kWh,其工程师通过有效的电力管理系统解决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问题,电池价格为416美元/kWh。因此,特斯拉P85的电池成本为35360美元,相比85070美元的整车售价,电池成本占到了整车价格的四成以上。事实上,35360美元还仅仅是特斯拉电池的采购价,若抛开该车的销售利润,电池成本至少要占MODEL S制造成本的一半甚至更多。因为建厂的前期投入巨大,陈全世认为特斯拉在短期内并不能尝到政策的“甜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外资车企在国内独立建厂仅限在特殊区域,不会完全放开,对国内汽车产业的影响并不大。“从国际市场来看,电动车企业要想在某地建厂,就必须要有销量规模,但一般企业普遍不够规模,还不如直接出口。”崔东树说。
■地方保护仍是最大难题
虽然政策逐渐放开是大势所趋,但大多数跨国车企还是选择了以合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一方面,有中方合作伙伴的配合,企业更容易摸清国内消费者的“秉性”;另一方面,外资车企独资入华可能面临各类有形无形的阻碍,迫使外资方寻求合作伙伴。殷承良认为,外资车企适应国内市场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将会很快。“只要这些企业进来,咨询公司、应聘者便会蜂拥而至,这些公司是在汽车圈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司机’,会很快了解中国消费者。”殷承良说。
与寻找国内消费者的痛点相比,国内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才是各类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最大难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在新能源汽车普及阶段,必须打破地方保护,形成统一市场。打破地方保护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取消地方对于购车的补贴,而转为对于充电设施建设和充电的支持。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动推进办公室主任刘建华认为,外资车企独资在华建厂的各种阻力还有很多不确定性,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双积分”政策的落地实施,有些阻力可能会随之消失。“既然政策呈现放宽趋势,外资车企独资建厂应该更容易,跨国车企自然也会研究政策的变化。”刘建华说。
■“鲶鱼效应”或将真正显现
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希望引入“鲶鱼”,从诸多新建纯电动企业与新能源合资车企来看,“鲶鱼效应”都微乎其微。殷承良认为,外资车企独资在华建厂是一把双刃剑。“从宏观层面而言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对部分不求‘上进’的自主品牌有一定刺激作用。”但他同时表示,外资企业独立进入中国市场,对自主品牌显然不是一件好事。1994年国家制定的《汽车产业政策》中明确规定“汽车整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同时,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国内建立不超过两家生产同类整车的合资企业。”在之后2004年版和2009年的修订中,该内容均得到保留。“之所以作出上述限定,是为了保护中国自主汽车工业不受到外资企业冲击。”殷承良说。
殷承良认为,从传统汽车领域来看,虽然这两年自主品牌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制造领域有了很大提升,但核心技术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传统车还处在落后的情况下,国家投入那么多资金,为电动汽车推广做出巨大努力,并已经逐渐形成了气候。在迎来收获的节骨眼上,一定程度上放开外资独资建立企业,我认为弊大于利。”殷承良表示,如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在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中与自主品牌产品同台竞技,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外资产品。
刘建华同样认为,外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可能性更大。“由于电动车市场份额还处在稳步增长阶段,若消费者选择外资产品,一定会挤压自主品牌市场空间,对自主品牌而言可能会有一定打击。”刘建华同时也保持了较为乐观的态度,“危机感越强,就越有前行的动力,特斯拉刚刚面世时,不少中国车企表示同样能造出如特斯拉一样的电动车,现在人家把工厂放到家门口了,自主品牌这么多年未能赶超特斯拉的脚步,当然会更加重视在技术领域的竞争。” 
 
 
[ 新能源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