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举债投资新能源汽车 京威股份收购卡威再告失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8  浏览次数:333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威股份)发布公告称,终止对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
近日,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威股份”)发布公告称,终止对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卡威”)的收购议案,原因是“在业绩承诺方面,经反复沟通与磋商,交易双方未达成一致”。

这个收购案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京威股份以10.5亿元购买了江苏卡威35%的股权。今年2月,京威股份表示,拟收购江苏卡威其余的65%股权,收购完成后,江苏卡威将成为京威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其燃油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也都将由京威股份获得。按照对江苏卡威的整体预估值,京威股份需要支付约30亿元。

♦业绩持续下滑 股权收购终止

近年来,优秀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京威股份,在其原本的主营业务——为中高档乘用车提供内外饰件系统、关键功能件、智能电子集成控制系统的产品配套研发和相关服务之外,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密集投资,粗略统计,过去三年间,京威股份投资和参股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多达9个,需要投入的总金额高达253亿元。

然而高额的投资却并未带来丰厚的回报。4月24日,京威股份一季度报亏,净利润出现了2704.53万的亏损(去年同期,其盈利超过74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36.34%,现金流为负的836万元。这是京威股份近7年来首次一季度亏损。同时,根据京威股份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参股的深圳五洲龙、长春新能源、江苏卡威分别亏损1.97亿元、5342.32万元、1.08亿元。这拖累京威股份2017年净利润仅为3.17亿元,同比下滑50.16%。三家参股子公司连年亏损,导致京威股份每股收益减少且股价下跌。

此前的3月2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发问询函,要求京威股份对参股的深圳五洲龙、江苏卡威在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以及参股的长春新能源在2017年亏损的5342.32万元做出解释。4月19日,京威股份回复表示,亏损缘于新能源汽车前期投入较大,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变化等因素,但对于三家公司未来能否带来股权投资收益保持乐观预期。

虽然在回复中表明“持乐观预期”,但京威股份还是做出了“及时止损”的实际行动——5月2日其表示,终止收购江苏卡威其余的65%股权。

♦跨界造车接连遇挫 新业务开发还需谨慎

实际上,京威股份跨界造车的“雄心壮志”非常明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连下大手笔。2017年,京威股份先是拟投资超过80亿元在德国建设新能源汽车厂;后来又拟投资5.4亿元,与其他公司合资组建“宁波京威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钛酸锂电池,接着又发布公告称,将与其他公司合作,在宁波市奉化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辆的清洁能源整车生产基地,规划总投资约人民币170亿元。在德国和宁波的项目均未有大进展的情况下,京威股份在今年3月又公告,准备在秦皇岛投资建设一个年产30万辆高端新能源整车的生产基地,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60亿元。

这一个个项目都需要资金来支持,为此,4月3日,京威股份计划通过定增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50亿元,募资净额全部用于德国高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同时计划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20亿元的超短期融资券,募资拟用于补充流动性或偿还借款。

但是在京威股份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迟迟不见回报的情况下,股东对它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产生了分歧。对于这份融资方案,京威股份第一大股东投了赞成票,而第二、三大股东均投了反对票,最终融资方案未获通过。

紧接着4月17日,京威股份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全票同意转让持有的宁波电池项目及宁波整车项目公司股权,即京威股份退出宁波的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

据了解,2015年京威股份就开始对外发债,仅2017年新增借款金额就有11.87亿元,包括公司债券5亿元,银行贷款3.37亿元,其他借款3.5亿元。2018年1月京威股份又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规模不超过2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补充流动资金、偿还银行借款和偿还公司债券。而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由2012年上市之初的7.7%,上升到2017年的52.16%。

如果以盈利性来判断是否成功的话,京威股份到目前为止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皆为失败。

在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和地方重点支持的产业之后,各界投资者纷纷看上了这一领域的巨大机遇,跨界投资者多如过江之鲫。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高级技术顾问裴志浩表示:“资本总是向投资者认为回报高的地方流动。投资方可能觉得有了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后,在原来基础上也许就能发展起来。”但在一哄而上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既没有对新能源汽车本身做深入研究,也没有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有足够了解。

近两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炙手可热,但这是否意味着这个市场的需求足够大?投资者动辄几十万、几百万辆的产能,市场能否消化?或许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京威股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未获回报,又连累自己的整体业绩持续下滑,这自然不是其原本所希望的。笔者认为,不要看到某个领域发财的机会大,就盲目投资。对于跨界投资者来说,进入一个自己比较陌生的领域,风险很大。投资者应理性、慎重地开展新业务。如今,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逐渐退去的环境下,企业关注点更应回归实业。

 
 
[ 新能源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