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中国技术附加值的高地;北京大学,中国顶级学府的代表;北京,引领潮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北汽,北京最大的制造企业。6月12日,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成立四周年之际,“北大-北汽新青年创客•移动众创空间”正式揭幕,坐拥地利的北汽联手北大,以“北大-北汽出行领域创新创业特训营”的方式,开启了校企合作新模式。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晖,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彬彬,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长萍,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翁啟文,北京大学产业党工委书记、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萧群,北京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CEO王健,智囊机构董事长、北京众创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强,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蒋自力,北汽股份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国富,北汽昌河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朝翔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一行参观北大-北汽新青年创客·移动众创空间
优势互补,开启产业“双创”新模式
几个月前,鲁守卫还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宅,他用业余时间捣鼓出了一个APP,用于在线诊断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技术问题。经过北大-北汽创新创业营为期数月的学习实训,在导师的指导和其他营员的头脑风暴的相助下,鲁守卫的APP几易其稿,不断完善,最后进化为一个通过后装设备采集汽车噪声,将数据上传,由后台专家在线诊断,远程指导汽车维修的项目,商业价值凸显。在“北创营”这个奇妙的地方,鲁守卫的灵光突现实现了与特定应用场景的匹配,最终被北汽慧眼识珠,这个小伙子也转眼就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变成了拥有巨大想象空间的创业者。
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蒋自力在北大-北汽新青年创客·移动众创空间开幕仪式上致辞
2017年底,北汽和北大联手启动“北创营”,一期有58个项目入营特训,它们是从全球200多个报名项目中筛选出来的。“这些项目都与汽车高度相关,并且拥有很好的商业应用前景。”据“北创营”班主任、北京汽车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国富介绍,一期结束后,已经有近十个项目进入北汽的项目库,其中包括针对新能源物流车停车和充电痛点的智能地锁项目,应用于移动餐车的加热器项目,应用于移动医院的快速诊断项目等。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开花,创业者和北汽各得其所,实现了双赢。
昨天(6月12日)新一期“北创营”开班,来自全球的47个项目入营参训。“特训课程分学、习、行三类”,据张国富介绍,学,就是创业通识、管理、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习,就是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模拟孵化,帮助他们找准应用场景,发现和放大项目价值,进行商业策划和路演;行,就是让学员的项目能够与北汽的需求衔接,最终被北汽应用,进入北汽的采购供应体系。
北大-北汽特训营二期班班主任张国富在开班仪式上致辞
与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相比,北汽与北大联手打造的“北创营”堪称“双创”时代校企合作的升级版。这种升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项目来源是完全开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极客和创客资源,实现创新无边界;二是,北大和北汽联手投入培训资源、创投等中介服务资源、配套采购等产业链资源,帮助项目实现商业模式优化、商业落地运作和商业价值变现,提供从创意到创业的一条龙服务。
从0到1,共同打造“驾享新生态”
在崭新的网络经济时代,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推动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中国汽车产业的“由大变强”创造了新的可能。因为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事物的发展已经由从1到N“线性成长”进化为从0到1的“指数成长”,爆发力极强。这,也是“创新”的魅力所在。
不久前,北京汽车发布了全新的品牌IP——“驾享新生态”,北京汽车志在成为出行体验运营商,将来生产的产品将不只是一辆汽车,还是与之相伴的全新生活方式。“北大-北汽出行领域特训营”不仅将创业与产业相结合,更强调以出行领域未来的视角,是一个共建出行领域产业技术的开放式平台,所有有志于在行业和产业创新中有所成就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北京汽车“驾享新生态出行体验提供商”的合伙人。
北京汽车希望通过这个开放的平台,将创新的点子、概念和技术逐一孵化落地,与创新创业者共同打造开放式创新的生态新模式。张国富表示,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的比拼,而是生态圈的比拼。北大-北汽创新创业特训营,是一个思想开放、行动开放、文化开放、资源开放的平台,也是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体系下的有识之士的创新创业平台,集众智,汇众力,让散落的技术灵感凝聚成燎原之火,成为推动汽车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引领出行行业变革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