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电动汽车  北汽新能源  充电桩  充电站  电动车  北汽  第一电动汽车  试驾  汽车  北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分时租赁 » 正文

苏打出行说自己不是分时租赁,那他们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30  浏览次数:290
核心提示:分时租赁,说白了就是把平台上的车辆按小时甚至分钟进行出租。它被很多人公认为是未来汽车共享的重要模式之一,但是,「分时租赁
分时租赁,说白了就是把平台上的车辆按小时甚至分钟进行出租。它被很多人公认为是未来汽车共享的重要模式之一,但是,「分时租赁」这四个字虽然听上去简单,里面的学问、门道却相当多,也因为这些原因,在这个领域里,国内有不少玩家不停的进入,也有很多玩家相继离开。
「苏打出行」是进入者之一。这个项目最初隶属于车联网创业公司飞驰镁物,在 2015 年 7 月份,它被独立出来,单独成立公司进行运营,10 月 15 号,苏打开始内测,现在已经进入公测阶段。
我们好奇的是,经过了这几个月的时间,苏打平台运营的怎么样了?他们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商业模式的?
不过,苏打科技的 CEO 余涛首先明确了一下概念,他并不觉得他们的模式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时租赁」,而是一种更先进的智能交通模式。
苏打采用的是轻资产、重平台的方式,没有自购车辆,没有自建充电桩,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模式本身。轻或者重取决于自己的体量和依托的资源,和有着北汽、富士康背景的绿狗租车相比,初创的苏打采用这种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模式,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投放了 30 辆启辰晨风电动车,目前的网点仅有几个,按照苏打的说法,现在属于产品和模式验证的阶段。
个性、年轻、碎片
据苏打出行介绍,通过这几个月的运营,他们总结出了三个特征:个性化、年轻化、碎片化。
先来看一组数据:在他们的用户里,78%的人是 85-95 年龄段的;用户群中 67%的人驾龄在两年以下;目前有 52%的订单租用时间小于 37 分钟。
事实上,个性、年轻、碎片,也正符合苏打的初衷。
个性化:通过场景还原,他们发现,用户的使用时段和场景非常多样化,包括下午茶、商务出行、朋友聚餐、下班应酬等等。而以他们在成都天府软件园的试点为例,他们想服务的是孵化器群体,对入驻孵化器的人群来说,「交通出行」是和会议室、打印机、网络性质类似的基础服务,所以他们会针对这些创客人群提供更定制化的服务,目前他们投入了 10 台车在天府软件园做试验。
年轻化:在用户群选择上,苏打更想以年轻人为主体,同时也希望他们的品牌也体现出这种年轻化的特征。
碎片化:这包括两层意思,首先,他们想让每一辆车子都在自由流动中,其次,车辆作为一种「资产」,也是需要被碎片化的。

苏打的竞争力是什么?
苏打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部分:碎片化、用户体验、数据。
苏打似乎特别强调「碎片」这个词。接着上面说的两层意思来细化一下:1. 车子的自由流动意味着,用更少的车子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服务更多的人,这样可以让单车价值最大化,而理想状态是,车子一直在路上行驶,更低的停留率意味着停车位、充电点等问题都可以被弱化。2. 车子本身的碎片化,这个下面会详细分析。
用户体验方面,一方面苏打要在接下来继续打磨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他们也想把更多的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接入进来。
而数据其实是最有意思的一点,他们想通过共享车的投入,减少交通的流量,减少碳排放,减少交通拥堵。虽然目前苏打平台的数据量有限,但是他们想通过不断的运营,把自己的数据和整个城市的交通布局数据、公共交通的数据、线网密度的数据、OD 数据等相结合,来模拟和推演出一个模型,告诉当地管理者,投入不同数量的共享用车和网点,可以分别解决多大的交通流量问题。另外,更精准的数据也可以支撑苏打自身的运营,包括运动模型、财务预测等。

苏打想做什么?
在余涛看来,未来的整个共享用车网络应该像是物理世界里的粒子系统,粒子的运动看起来是无规律的,但事实上在这背后,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性。苏打想通过一些数据来发现这种内在的规律,来促使整个车辆的流动性,让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更高,让车服务更多的人,减少私家车的出行。模式是 B2C 以及 B2B2C。
在一些现实问题上,他们也给出了解决办法。车源上,他们会在接下来六个月内维持三位数的规模,一方面和更多的电动车企业合作,另一方面,接入更多的租赁公司车源,甚至是以用户「众筹」的方式增加车辆。在充电桩和停车场方面,他们会和充电桩公司合作,整合更多的行业资源,同时也会去和商场、园区去谈合作,入驻这些场所。
「社区」是他们重点想做的事情。也就是从站点的模式,引申到自由流动的模式,由点成块再成面,以此来实现更大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到底选择哪些「社区」入驻?他们的做法是,在投放车辆之前捕捉用户需求。需求的来源又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公共交通数据和 OD 数据推测热点,二是结合一些社交平台,让用户反馈他们的需求,然后由把这些需求汇总到一起,形成整个的热点图和单个的模式图,做更精准的车辆投放。

其实说到底,他们想做中国的 Autolib。这个法国巴黎的共享用车项目,正是一种轻资产、重平台的模式,他们提供平台,让不同的租赁公司车辆接入进来,通过自己的平台优势和数据分析能力,让车子达到自由流动的目的。
至于如何盈利的问题,他们的答案很明确:盈利的增长点并不在租赁业务本身,比如,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后,通过碳排放的交易,来引申出新的商业模式。
所以看来看去,现在对于苏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是让更多的车辆接入进来,并且拓展更多的网点,让平台运转的更快。而且,在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之前,难免会用相对不那么超前的一些做法来保证正常运营。
在骨感的现实面前还能坚持多少未来的理想,这是一个问题。
————————————————
原创声明:本文为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 
 
 
[ 新能源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能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域名转让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皖ICP备15007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