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各家房企都在盘点2019年度销售金额、同比增幅几何的时候,宝能却是因为在「造车」路上的大步走而备受关注——
继接盘长安汽车所持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PSA)50%股份后,宝能汽车再次出手。
日前,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已与宝能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前海锐致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所持有的长安PSA5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前海锐致,转让价格为16.3亿元。
这意味着长安PSA全部股权落入宝能汽车手中。
宝能系“脱虚向实”?
宝能集团创始于1992年,总部位于深圳,前身是深圳市新保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宝能系的实际控制人姚振华,就从净菜生意起步,逐渐积累资本。
不到20年时间里,通过资本围猎等方式,姚氏兄弟二人将宝能系发展成为集地产开发、保险、物流、农业等板块于一身的商业帝国。
令宝能名声大噪的,是2015年上演的“宝万之争”。宝能系和姚振华一战成名,通过数次增持,宝能一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日前,旷日持久的“万宝之争”,以宝能套现至少580亿元落幕,宝能持有万科股份已经不足5%,后续减持将无需另行披露。
围猎南宁百货、套现万科股票后,宝能系在资本市场中最新的动作就是接盘长安PSA,颇有几分“脱虚向实”的意味。
业界有人士把这视为三赢的收购:长安终于甩掉了不良资产,DS在华找到新的金主,宝能造车再添利器。
实际上,在造车方面,宝能系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了布局。先是注册成立了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宣告进军汽车行业,随后更是斥资65亿收下了观致51%的股份,可谓是帮奇瑞卸掉了多年的重担。
然而,宝能的财大气粗并没有令其在造车之路上走得一帆风顺。观致在宝能接手后的两年里,仍未有回暖的迹象。新车销量下滑、车型短缺、经销商多次集体维权、“自产自销”等危机,都是观致汽车头上的阴云。
不过,在去年2月大洗牌之后走马上任的日系高管团队,认为观致最尴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目前已经呈现走出低谷的迹象。
如今接盘的宝能,又将把号称法系豪华车的DS品牌带向何方?至少参考现在的观致,还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作为房企,宝能发展如何?
2005年,深圳宝能太古城的成功,让宝能系掌舵人姚振华看到了城市综合物业开发的商业契机。
但坦白说,宝能地产板块过去两年的成绩并不如意。根据克而瑞数据,2018年宝能集团商品房销售金额为66.6亿元,排名全国房企第179位,2019年微涨至84.9亿元,排在第167。
姚老板曾立下Flag,2018年宝能地产业务销售的目标是400亿元。400亿理想很丰满,现实的66.6亿元,很骨感。在行业发展放缓、“强者恒强”趋势凸显的背景下,头部房企已经纷纷迈进了5000亿大关,而宝能还未能登榜TOP100,姚老板可谓是任重道远,仍需策马扬鞭。
宝能集团主要有两个地产平台,一是宝能系的地产旗舰——宝能地产,由姚振华的弟弟姚建辉掌控;另一个则是主打产业地产和文旅地产的宝能城市发展建设集团(宝能城发),于2016年成立,并将保利前副总经理余英招致麾下。
然而2018年底,入职仅一年时间的余英就从宝能离职了,随后加盟融创中国。余英的“出走”,或与宝能城发被并入宝能地产有关——资产腾挪背后,是宝能地产业务的上市计划。2018年7月,市场曾传出消息称,宝能地产正在筹备上市,首选A股但不排除香港上市。
日前,余英离开一年多以后,宝能城发迎来了新任掌舵者。1月6日晚间,宝能通过官方微信发文宣布,荣盛发展集团原董事李万乐已加盟宝能,主持宝能城发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职位是宝能城发的常务副总裁。
从新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和对地产板块的整合来看,宝能对地产业务仍有继续做大的需求和意愿。李万乐的加入,能否改变宝能地产板块增长有限的现状,以及宝能地产能否如此前的传言一样,在2022年之前实现上市,还需拭目以待。
房企造车成“潮流”?
房企跨界“玩”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特别是最近几年,宝能、恒大、富力、华夏幸福等,至少十余家房企都以不同形式或多或少地开展了汽车项目。
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众所周知,地产行业已经告别了遍地黄金、野蛮发展的年代,“房住不炒”的严调控为楼市定了调。而汽车行业,尤其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能享受重点鼓励扶持,财大气粗的地产巨头们,就纷纷找到了这样一个行业“风口”。
不过,房地产大佬跨界造车,也是最容易受到非议的,比如“造车是假,圈地为真”的猜测。诚然,房企终究是以开发起家,获得大规模的工业用地,除造车之外,不禁让人有更多的联想。
笔者认为,在分析房企跨界造车动机的时候,虽然人们总有些猜不透,但也并不能下结论说是以圈地为目的,毕竟房企投入了大把的真金白银,也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战略。至少,在宝能集团官方网站的“产业布局”介绍中,宝能汽车被放在了“高端制造”板块的突出位置。
与新势力造车企业不同的是 ,宝能集团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是创立自己的品牌,而是选择购买有生产资质但处于低谷的企业。两次出手接盘,观致、DS,都是在中国市场没能成功的品牌。
如今,观致的“颓势”似乎稍有转机,宝能又将如何破解DS的困局?就造车本身而言,房地产企业确实有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但在技术、生产、销售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在造车的同时,房企的地产板块又将如何发展,业界仍在静观其变。
总之,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跨界造车要走的路依然漫长。